城市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根本目标。新时期的智慧城市建设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建设人民城市,发展新质生产力,整体性重塑城市发展新动能、新格局、新优势,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有力促进数字中国建设。
深化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综合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新时期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愿景就是要推进城市现代化、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仅要针对性解决困扰城市生产、生活和治理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大幅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高智慧化服务场景的体验感和满意度,还要让社会主体和人民群众更加普遍地、便利地参与智慧城市、数字经济建设活动,鼓励社会创新创业活动和价值创造,缩小数字沟通,促进共同富裕,让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成果惠及全民。
深化智慧城市建设,打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综合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时期智慧城市建设的主线就是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动能层面,要大力整合城市科技创新资源,推进数字科技研发和应用的革命性突破;在要素层面,要加快城市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突破数据要素市场化制度难点和技术瓶颈;在载体层面,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传统工业、农业、服务业深度转型升级,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是绿色生产力,要加快城市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因地制宜,不同城市需要锚定切实有效的特色发展路径。新质生产力需要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适数化体制机制。
因此,新时期智慧城市建设要创造性落实“2522”架构,一方面要夯实“两大基础”,推进“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两大能力”,优化“两个环境”;另一方面要结合城市区域特征、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补齐发展短板,强化比较优势,建设宜居宜业、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新时期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思维和战略举措
《指导意见》是近10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实践的总结、继承和创新,是国家数据局牵头开启深化智慧城市建设新篇章的总体蓝图和行动指引,为新时期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为系统构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综合载体和展示窗口,为数据要素市场化理论和实践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场景空间,也为国家适数化改革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协同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
《指导意见》内容深度契合当前智慧城市发展的形势趋势和规律,总体思路超前且有针对性,任务体系完备且着力突破创新,保障措施有力且务实可行,从五个并重可以深刻体会新时期智慧城市的创新思维和战略举措。